首页  >   发展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四川省坚持“五维发力” 加快推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3-11-19        来源:教育部简报 点击数:

教育部简报〔2023〕第26期

四川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在体制机制、培养模式、选才鉴才、师资队伍、交流合作等方面聚力用劲,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完善体制机制,全要素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由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建立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牵头,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基础学科人才的选拔、培养、评价以及使用保障等,合力抓好相关配套政策落地落实。省教育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共同制定《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工作方案》,明确23条政策措施,着力构建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二是优化重点基础学科布局。实施《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按照贡嘎计划Ⅰ、Ⅱ、Ⅲ类和培育学科进行布局,围绕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基础学科建设支持体系。目前,重点支持高校申报“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基础学科近20个。三是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先支持增列基础学科专业。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布局建设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60个,建设基础学科国家级一流专业81个,省级一流专业62个。四是加大招生指标投放力度。根据学校实际,适度增加开设基础学科专业院校的本科招生计划,并将增量计划主要用于基础学科专业,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后备人才储备。

科学选才鉴才,全过程识别。一是加强招生宣传。积极落实“强基计划”,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搭建高校、招生考试机构、中学、学生及家长等多方沟通交流平台,开展面向考生和家长的政策解读和咨询指导。开发四川智慧招考公益服务平台——四川“高考通”,为学生志愿填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探索建立拔尖学生早期识别机制。实施“英才计划”,支持“双一流”高校在普通高中建立“英才计划”培养基地。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鼓励各地参照艺体特长生招生模式,试点在普通高中实施科技类特长生招生。三是拓展选才渠道。在高考录取、进校二次选拔、转专业、研究生考试等环节,创设多元渠道,多阶段、多方式发现真正对基础学科有志趣的优秀“苗子”进行培养。

创新培养模式,全链条育才。一是强化创新思维。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塑造、科学精神培养和科学伦理教育融入基础学科领域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加强学生创新性思维训练。建设基础学科相关一流课程388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5门。二是优化培养机制。探索建立围绕重大科研任务的研究生招生培养机制、跨学科的学生联合培养模式,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创新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交叉融通的育人模式。如,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实行“成长导师+学界导师+业界导师”的全程全方位导师制,形成“高频度的师生交流、高强度的思想学术碰撞、高格调的人文关怀”浸染式培养模式。三是深化科教融汇。推动高校强化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任务对接,开展基础研究重大协同攻关。加快打造基础学科领域重大创新平台,支持高校围绕优势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等136个。推动高校聚焦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科研主攻方向,与天府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川渝共建重点省部级实验室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鼓励高校围绕量子互联网、光电集成电路、碳中和、生命健康等方向开展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探索特色化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加快基地建设。实施省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支持高校建立多方联动的协同工作机制,统筹优质资源,推动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基于各自学科特点开展自主探索、实现特色发展。建设首批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9个,获批国家级基地9个。

建强师资队伍,全维度支持。一是完善人才引育政策。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对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在科研和人才项目申报评审中实行以实绩、贡献为重点的评价机制。每年省级财政单列2亿元高校引才育才奖补资金,专项支持高校引进培养顶尖、领军、拔尖、储备等4类高层次人才。二是加大青年人才发展支持力度。制定《四川省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整合设立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申报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扩大各级人才计划对基础学科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并探索建立长期滚动支持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国家“博新计划”入选者,可直接纳入“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青年人才项目。三是完善教师发展激励机制。优化基础学科教师队伍结构,创新激励机制,聘请科研院所和企业优秀人才参与教学,支持高校培养造就新时代“大先生”。遴选基础学科青年教师参加访问学者计划,支持高校建立基础学科师资周期培训制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制定《关于改进职称管理服务方式推进高等学校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优化岗位管理为基础,下放高校职称评审权,并向基础学科教师倾斜。

深化交流合作,全方位拓展。一是优化交流机制。重点支持鼓励高校师生赴国内外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基础学科领域研究与学习。将基础学科专业列入西部项目重点资助学科领域,给予一定招生计划倾斜。优先支持高等学校申报基础学科相关专业的西部项目地方创新子项目。二是加强资源建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构建国内外双向互动培养长效机制。如,四川农业大学充分运用国际合作资源,搭建“一室、两化、三维度”的生物科学人才项目平台,成立拔尖学生“国际学术工作室”,实现地域“双向化”和学科“双轨化”,建立“高阶双语主干课程+国际交流访学+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三个维度的拔尖学生交流模式。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支持相关高校与国外高水平高校在基础学科相关领域开展合作办学、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等合作,进一步为学生接触国际学术前沿、掌握学科最新动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版权所有 中国计量大学  发展规划处 Copyright 2022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258号

邮编:310018

浙ICP备110536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