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双一流培育  >   学科团队  >   高原学科培育团队  >   特检机器人与智能感知团队

特检机器人与智能感知团队

团队介绍

特检机器人与智能感知团队主要开展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感知、检测技术与工业机器人应用、集成电路设计、环境能源高效采集、自供能物联网传感器芯片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工程应用。团队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近五年,团队骨干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尖兵”“领雁”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40余项;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

基本情况

  • 团队名称:

    特检机器人与智能感知团队

  • 团队类型:

    高原学科培育团队

  • 建设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建设周期:

    4年(2024年-2027年)

  • 任务目标:

    1.自主培育获得B类人才项目
    2.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3.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 团队经费:

    660万元

团队负责人及成员

    • 团队负责人:王斌锐
    • 团队核心成员:施阁、韩建强、贾生尧、刘丹、王凌、崔小红、王丽娜、周坤

必要性

    •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本方案旨在打造一支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为基础的高水平机器人研发团队,其主要任务目标为自主培育获得B类人才项目。

      必要性:围绕自主培育获得B类人才项目建设高水平科研团队,有助于提升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控制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的建设。

      相关性:自主培育获得B类人才项目是科研任务的重要成果,体现了高水平学科团队在科研方面的实力和潜力,可借此吸引更多控制领域内的优秀人才,为获得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和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支撑性:建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为自主培育获得B类人才项目提供支撑: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为科研和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思路;加强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推动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发展。

    • 团队基础:团队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近五年,团队骨干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浙江省“尖兵”“领雁”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40余项;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其中IEEE TNNLS、IEEE TASE、IEEE TSMCS、IEEE TCBY、IEEE TPE、IEEE TIE、IEEE TCAS-I、IEEE NANO等IEEE汇刊系列论文30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3项专利进行了成果转化;主持环境能量俘获相关的企业应用研究项目5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一项(排名:1/5);成果“多层次高能效芯片设计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2022年获浙江省科技发明奖二等奖(排名:2/6);“自供电低功耗无线传感节点集成电路和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2019年获浙江宁波市科学进步一等奖(排名:3/8);成果“岩土环境安全监测的电磁测量传感技术及应用”2018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7/9)。

完成情况

  • 任务完成情况
  • 1.自主培育获得B类人才项目已完成

    2.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建设中

    3.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建设中

  • 验收情况
  • 年度验收情况:合格

    中期验收情况:优秀

    期末验收情况:未启动

团队简讯

版权所有 中国计量大学  发展规划处 Copyright 2022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258号

邮编:310018

浙ICP备11053665号-1